說到韓信點兵其實也還是很有故事的,話說這個韓信本來就非常的厲害,那么他因該對于點兵不是要去人數的吧,應該要求質量的,但是這個韓信就不是這樣的,韓信點兵的時候表示真的要多多益善了,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背后深沉次的原因又是什么?下面跟隨小編繼續揭秘分析看看吧!

多多益善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而這個淮陰侯就是韓信。
韓信是楚國淮陰人,出身貧困,老娘死了都沒有地方埋,自己吃飯成問題,經常去當地跟他關系不錯的派出所所長家里蹭飯,結果那個所長媳婦飯做好了就在被窩里吃,等韓信去的時候,人家早就吃完了,就這樣的韓信平時還在腰間懸著寶劍,到處晃蕩,向外展示他是士人,而不是普通百姓,而當當地潑皮欺辱他時候,驕傲的韓信居然也能受得了胯下之辱。

秦末天下大亂之后,韓信投靠了項羽,項羽封他為校尉??墒琼n信向項羽提出建議,項羽不以為然,對于項羽而言,他自己的軍事才能已經足矣。于是覺得才能得不到施展的韓信轉投劉邦,但是劉邦也不重視他,不過蕭何發現韓信是個人才,向劉邦舉薦,劉邦仍然不以為意,眼見得不到重用,于是韓信再次逃走。
蕭何得知韓信逃亡,來不及稟報劉邦就去追趕韓信,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最終再次向劉邦推薦韓信,蕭何認為韓信是難得的將才“國士無雙”,于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指揮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關中。而后在劉邦帶領主力攻擊項羽老巢的時候戰敗,韓信受命攻擊降而復叛的魏國、趙國,韓信帶領少數兵力在井陘口“背水一戰”大敗陳余,攻滅趙國,隨后臣服燕國,并突襲齊國,擊敗龍且帶領的楚國援軍,將魏國、趙國、燕國、齊國等悉數拿下,并在關鍵時刻謝絕了項羽提出或者助楚滅漢或者中立與楚漢之間的政策,而是堅定的支持漢王劉邦,這極大的改變了楚漢此前他提出封王的要求,讓劉邦不爽,但是韓信實力很強,于是劉邦分封韓信為齊王。項羽被滅后,劉邦再次突然進入韓信軍營,奪走韓信的兵權。后來有聽說齊國是形勝之地,足以圖王霸之業,不應該封給異姓王,于是將韓信改封為楚國,韓信本是楚國人,也算是衣錦還鄉,韓信也沒有表現出不滿。

可是劉邦對韓信仍然充滿戒心,后來有人密報韓信謀反,劉邦憂心忡忡。最終聽取陳平的建議,劉邦假裝視察云夢澤,而按照慣例,皇帝駕臨,諸侯王應該前去拜見,于是韓信輕車簡從前去覲見劉邦,結果被生擒回長安,最終韓信謀反查無實據,韓信雖然出得了監獄,但是被降為淮陰侯。
有一次劉邦與韓信聊天,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
“十萬”韓信倒是直言不諱。
“那你能帶多少兵?”劉邦繼續問韓信
“多多益善”也就是韓信的意思是“我帶兵的越多越好,你劉邦最多只能帶十萬兵”
聽聞韓信回答,劉邦笑了,繼續問道:“你既然如此厲害,為何被我所擒”
“你雖然不善于帶兵,但是善于管理帶兵的將領(善將將而)”韓信回答道,劉邦聽后大笑了事,對于韓信的回答還算滿意。
事實上在秦末漢初,韓信的單兵武力值肯定不是最高的,史料甚至沒有韓信沖鋒陷陣的記載。但是能夠統領大軍,無論敵人強弱,他都能夠在對敵作戰中進行良好的調配,于是他總是以優勢兵力攻擊對面之敵,而且他本人也鄙視將領個人的武勇。所以他的對手陳余、龍且、項羽實際上都不是一般人,但是都無一例外的敗于韓信之手。
而他的老上司,也是老對手漢高祖劉邦也承認,“連軍百萬、攻無不取,戰無不勝”的將領只有韓信,這也是對韓信在那個通訊落后時代,能夠做到統領百萬大軍協調一致,攻必取、戰必克,無論逆境順境都能夠大殺四方的杰出軍事能力的認可。
所謂的多多益善,能帶更多的兵是韓信軍事能力的表現,不是韓信在具體的戰斗中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