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是個擁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從古至今已經有成百上千的君王。當每一個君王離世的時候,大多都會被厚葬,而君王使用的棺槨也是相當奢華的,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和雕刻。即便不是君王,一般的官員或是老百姓死去后多少也會在棺材上進行一些修飾。然而在廣西發現的明朝七星巨棺上的圖案跟其他傳統的很不一樣,因為造棺材上雕刻的是7科星星,形狀跟北斗七星的形狀很相似。那么這其中有著什么寓意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2008年10月15日的時候,在廣西省的上思縣思陽鎮廣元村發現了一座極為罕見的明代中期墓葬,在這座明朝的古墓中,一大一小兩個使用三合土包裹著嚴嚴實實的巨大棺材。經過當時考古學家的取樣分析后推斷這座古墓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了,而巨棺中沉睡的人應該就是一名遷移至上司的一名貴族了。而且這座棺材和以往發現的古代棺材很不一樣,因為在這個巨棺的棺底板上雕刻著7顆星星,形似北斗七星,故簡稱為七星巨棺。

考古專家表示,像七星巨棺這樣的棺槨非常的少見,截止目前這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棺槨,而且像用三合體這樣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情況也是頭一次遇見,這里面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棺槨被發現后,考古專家們決定在20號的時候進行開棺。在開棺的過程中,工作者首先打開了小副棺槨的三合土外層,然后掀開了里層的樟木蓋板。當打開的時候,發現里面居然還有一個黑色的木質棺材,而這就是所謂的一棺一槨。此棺槨也沒有按照慣例采取的是三長兩短的方式,而是三場三段,似乎在很多地方都跟其他棺槨不同。

第二天,小副棺槨的內部棺蓋被掀開了。在棺材內又有著一堆黑色的骨骸,令人驚奇的是,頭蓋骨上的白發,面目的輪廓眉毛都是清晰可見的。頭發還使用發簪盤在了后腦勺的位子,棉布上還蒙著一面網狀的麻布。通過顱骨,盆骨以及身上的手勢判斷,這個在里面沉睡了幾百年的是一位年數已高的女性。另外陪葬這一件金色花紋服飾,保存的非常完好。棺材內部的底板上有著北斗七星形的小孔,根據專家猜測,這個墓主人很有可能跟古代的道教有著什么關系。在中國古代的道教文化中,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住在北斗七宮之中,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棺槨中有著北斗七星的圖案很可能就是代表著墓主人對于道教的信奉和崇拜。

底板上的北斗七星圖案,每一個小孔都是直徑為2厘米左右,按照北斗七星的勺子形狀排列好,每一個小孔之間動用線條連接著。在專家對七星棺進行清理的時候,專家另外還發現了三枚散落在棺材底部的銅錢以及一把紙折扇。據專家推測,銅錢原本應該是有7個的,應該是剛好放置在七星關的七個小孔之中。估計是由于在棺槨的運輸中有翻動,最原始的存放的狀態便發生了改變,一部分的遺物還與泥土混在一起。

對棺槨以及棺槨中出土的銅錢和折扇進行分析后發現,銅幣上寫的是“開元通寶”,這種錢幣是屬于唐朝年間的。再看看折扇,經過分析是出自于宋朝,前面又說棺槨的形式是屬于明朝的。這遺物之間相差的年份實在是太大了點,這給這個墓主人的真實身份添加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不過按照考古工作者的意思,從墓葬形式與棺槨制式來看,這個墓葬更像是明代或明末清初時期的墓葬。但對于主人身份與年代的具體推定,還需要對此次發掘采集的文物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后,再作出最終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