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藍衣社》一書介紹,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留日的學生滕杰等人(均為黃埔軍校畢業生)目睹日本國內的戰爭狂熱,故而回國準備上書政府,提醒國人日本人的軍事侵略之可能。后來,這批愛國青年上書無路,無奈之下聚攏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們,希望可以在危難之時為國家效力。他們的組織,就是“三民主義力行社”(后來也稱藍衣社)。
其次,是國內的原因。當時蔣介石個人在國民黨中的名望遠遠不及汪精衛、林森、胡漢民等人。而能夠收拾國內局面的,在黃埔畢業生們看來,唯有他們的校長蔣介石。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力行社的成員們提出,要踐行“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這個提法不僅正和剛剛下野的蔣介石的心意相通,客觀上與德國的法西斯主義也如出一轍。當然,后人似乎也可以這么理解:力行社的運作本身就是建立在對德國納粹的模仿基礎之上的。
至于蔣介石本人,了解到這個組織的存在之后,就充分利用了這批熱血青年。其中,有滕杰、賀衷寒,還有的,就是戴笠等人。
力行社的活動,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不僅幫助蔣介石擊垮了能夠與之抗衡的政治力量和個人,同時也積極打壓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使得中國的自由主義思想運動土崩瓦解。他們屢屢采用暗殺等手段,大肆散布恐怖主義。使得幾乎整個三十年代,都給人人人自危的感受。
1933年6月18日,一個寧靜的清晨,在眾多法國巡捕活動的租界街道上,四名力行社特務處成員,對“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創始人之一楊銓和他的小兒子楊小佛大開殺戒。他們的身體被四面八方密集而來的子彈穿透,司機僥幸重傷后大難不死。
這個事件震驚了世界。民盟的主要領導人宋慶齡、蔡元培、魯迅以及國內外諸多媒體,紛紛指責暗殺者的卑劣行徑。但是,當時極少有人知道,這個活動是一群狂熱于法西斯運動的青年軍人所為。
作為一個神秘的組織,力行社漸漸發展出“革軍會”、“革青會”和“中華復興社”等外圍組織。成員一度達到五十萬人。不過,隨著組織的日漸龐大和介入政治日深,其內部互相傾軋不斷。后來,西安事變期間,力行社的主要成員,因為強烈主張武力解決西安事變而遭到蔣介石的猜忌和報復。眾所周知,采取武力解決西安事變,其實就意味著蔣介石的死亡。故而,被解救出來的蔣介石不久就指示將力行社轉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后者,在歷史上同樣聲名不佳,是一個準特務組織。
藍衣社或者說力行社壯大與覆滅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國內部分人學習納粹德國的過程。只是,隨著日本法西斯不斷侵略中國,蔣介石意識到法西斯主義的危害。故而,最后拋棄了他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這個組織(不過,戴笠卻因禍得福,憑借力行社特務處的實力,組建了“軍統”)。力行社終于壽終正寢。
—在中國的國土上,為什么曾經有那么多的人為了種種借口而熱衷法西斯主義,恐怕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