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秦始皇很多網友也還是知道的,也可以說是千古一帝了,那么有的網友也說了,嬴政嬴政的叫倒是蠻順口的,那么嬴政好像并不是姓贏啊,那么到底是姓什么呢?其實還是有一些話要說的,也有故事講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歡迎跟隨小編來揭秘看看吧!

咱們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提到秦始皇,一般會稱其為「嬴政」,你試著用拼音打字法敲一下「yingzheng」,都是作為一個專屬詞匯出現的,可見在中國人心中,秦始皇就叫「嬴政」的。
按照有姓無氏的現代人的習慣,稱秦始皇為「嬴政」,應當說是沒有錯的,因為秦始皇是秦國的王,而秦國的王族被賜的姓是「嬴」。
但實際上,秦始皇所生活的時代,正處于姓氏合流的晚期,直接用「姓+名」的方式來稱呼秦始皇,還不如用「氏+名」的方式稱呼秦始皇恰當。與其說秦始皇姓「嬴」,還不如拿秦始皇的氏當姓來得恰當。
那么,秦始皇的氏,到底是什么呢?
本來,這是沒什么疑問的,司馬遷在他的傳世巨作《史記》中明確記載了秦始皇的氏是「趙」。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剛剛這句話引子《史記·秦始皇本紀》的開篇,整理明確說了,秦始皇「姓趙氏」,因此,按照「氏+名」的方式,秦始皇應當叫「趙政」。

但是,關于秦始皇為什么姓趙氏,卻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說法是,秦王室和趙王室本系一脈,秦王室的先祖曾經依附于趙王室,因此隨了趙王室的氏;另一種說法是,秦始皇出生于趙國,以出生地為氏,孤兒姓趙氏。
針對第一種說法,也多有駁斥,在《史記·秦本紀》中,有「秦侯」、「秦仲」等國君名字的記載,這與《史記·楚世家》中楚王室先祖名姓的記載方式一樣。
《史記·楚世家》中提到楚王室的先祖時,出現了「熊毋康」、「熊渠」、「熊摯紅」、「熊延」、「熊勇」等名字,在記載這些楚王室先祖的名字后,司馬遷又補了一句:
故而楚王室姓熊氏。
也就是說,楚王室的先祖姓為「羋」,氏為「熊」。同樣道理,秦王室的的姓氏當是:姓為「嬴」,氏為「秦」。更有利的證明在于,在《史記·秦本紀》最后,司馬遷補充了這樣一句話:
秦之先為嬴姓。其后分封,以國為姓。
但是,這種駁斥,如果僅靠《史記》的文本,也比較無力,因為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的最后,又加了一句轉折: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好在,一些出土的其他記載中,有秦某某的字跡,按這個理,秦王室應當姓秦氏的,所以秦始皇理應姓秦氏。

那么,為啥秦始皇不跟他爹爹一個氏呢?我想,除了秦始皇出生于趙地外,也因為他是始皇帝,所以改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