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質上是“目前俄羅斯的第一大投資國”,然中國能夠做到這一點,并不全然是自身努力的結果,而是拜地緣政治變化、西方整體制裁俄羅斯、導致俄西關系惡化之所賜。

這次冬奧會,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中國,既是對中國舉辦冬奧會的堅定支持,也是與中國進一步戰略合作,中俄元首正月初四舉行了“立春 ”會晤,同時簽訂了15項協議和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中俄兩國已進入“合作無上限、友好無止境”的命運共同體歷史階段。

眾所周知,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并非一開始就和中國進行緊密的戰略合作。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急于融入美國主導的西方體系,選擇和美國戰略合作,特別是葉利欽時代,幾乎是對美國言聽計從。聽從所謂的休克療法,使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加劇私有化。最終,葉利欽不得不裸退,將權力交給名不見經傳的普京。

普京總統上臺之后,由于俄羅斯實力需要恢復,不得不對美國繼續采取妥協的戰略,但在關鍵問題上,普京還是堅決斗爭。特別是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美國繼續 進行北約東擴,觸碰了俄羅斯的戰略紅線和底線,使俄美矛盾徹底爆發。在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受邀介入,使敘利亞政府反敗為勝。敘利亞戰爭,也使俄羅斯摸清了美國軍事實力和北約的真實情況,北約已經如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的“腦死亡”,美國的軍事實力更多是被夸大的,這增強了俄羅斯與美國斗爭的底氣和自信。

奧巴馬時期,美國挑起烏克蘭危機,發起敘利亞戰爭,這使美俄關系惡化。特朗普時期,美國為了對付中國,發起貿易戰,所以對俄羅斯采取了妥協的戰略。拜登上臺,對俄羅斯邊拉邊打,想逼迫俄羅斯臣服。特別是拜登繼續北約東擴,繼續制裁俄羅斯,破壞俄歐合作,這都威脅到俄羅斯的生存和發展,所以俄美關系持續惡化是必然結果。

為什么美國必須置俄羅斯于死地?其實道理非常簡單,這是西方資本的戰略目標。美國為什么要蘇聯解體?根本目標是掠奪和控制蘇聯的油氣資源。而蘇聯的油氣資源掌握在蘇聯的國家手里,所以要掠奪和控制蘇聯的油氣資源,美國必須使蘇聯國家解體。

普京總統上臺之后,俄羅斯雖然走的是所謂資本主義路線,但是俄羅斯的油氣資源逐步被收歸國有,這相當于使美國等西方資本在俄羅斯戰略失敗,普京總統相當于斷了美國等西方資本的財路,所以必然被美國所嫉恨和仇視。

從這個角度看,俄美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如果俄羅斯和美國合作,普京總統就必須放棄國有經濟的努力,實現全盤私有化。而全盤私有化的結果,就是普京總統不過是一個傀儡總統,喪失在俄羅斯的權力。這也是為什么基辛格等美國政要一直拉攏俄羅斯總統普京,卻毫無結果的根本原因。普京總統是從蘇聯時代體制內的人,對比蘇聯和俄羅斯制度的優劣,可謂刻骨銘心,所以不會上基辛格等美國所謂戰略家的當。

俄羅斯為什么選擇和中國戰略合作?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中俄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有益而無害。

中國真金白銀地購買俄羅斯的油氣,是俄羅斯經濟的大客戶,中俄之間真正做到平等合作、互惠互利。

美國則不同,美國自身就是油氣資源的賣方,美國想掠奪和壟斷俄羅斯的油氣資源,達到控制世界油氣價格,加強美元霸權。加上蘇聯上美國的當而解體,這個是俄羅斯心中的疤痕。所以,俄羅斯選擇和中國,而對美國缺乏信任。

二、中俄背靠背合作,戰略上更安全。

中俄是陸上邊境相鄰的大國,中俄同時面臨美國的霸權威脅和戰略打壓,只有背靠背,戰略合作,才能增強彼此的安全。這樣才能將邊境的力量調往各自的重點戰略方向,應對美國霸權的威脅。

曾經中蘇因為關系惡化,在各自邊境陳兵百萬,使美國漁翁得利,蘇聯最終在美國的操作下解體。如果分析總結蘇聯解體的各種因素,我認為其中一條就是與鄰為敵。

三、美俄矛盾不可調和,俄羅斯不可能和美國合作。

美國搞垮蘇聯的根本原因,是要掠奪和控制蘇聯的油氣資源,而不是什么意識形態。美國搞垮俄羅斯的根本原因,依然是要掠奪和控制俄羅斯的油氣資源,這是普京總統絕不允許的事情,所以美俄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俄羅斯不可能和美國合作。

中俄合作則不一樣,中國可以長期購買俄羅斯的油氣資源,而且價格公道,這讓俄羅斯經濟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中國的商品價格實惠、質量可靠、技術先進,可以彌補俄羅斯國內市場的需求。中國有龐大的市場,恰好是俄羅斯農產品、油氣資源出口的巨大市場,而且中俄相鄰,陸地運輸方便,物流成本在互聯互通后逐步降低,會發揮巨大的地緣經濟優勢。同時,與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是俄羅斯目前打破美國經濟制裁的唯一出路。

總而言之,中俄元首“冬奧之約”、“立春會晤”將奠定中俄兩國“合作無上限、友好無止境”的關系,必將重塑新的世界格局。